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报告厅H5

关注报告厅公众号

797

中国扩大气候金融规模的潜力

# 绿色金融 大小:4.74M | 页数:37 | 上架时间:2021-02-06 | 语言:中文

类型: 专题

上传者: user_96697205

撰写机构: CBI

出版日期: 2021-02-04

摘要:

中国在未来十年的气候行动将对世界能否将气候变暖控制在1.5℃以下发挥决定性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1 。按照目前的排放
轨迹,中国碳排量到2030年预计将比2015年的水平进一步增长7%到15%,这将足以
抵消全球的下降趋势2 。为确保中国实现生态型社会的目标,同时保障中国对《巴黎协
定》的明确承诺,需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调动气候和绿色金融。
本报告概括了气候金融、绿色金融和创新型金融对于加快中国脱碳和向绿色经济转型的
潜力。作为最快解除新冠疫情封锁并开始经济复苏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即将在2021年3
月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国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制定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突出创新型绿色和气候金融的作用。
本报告回答了以下一些问题:
中国绿色/气候金融领域涉及哪些重要主体?
哪些政策法规框架促使和/或者阻碍了中国的绿色/气候金融?如何改善政策框架?
绿色/气候投资有哪些常见的金融工具和行业?如何撬动它们来扩大绿色/气候投资?
创新型绿色/气候金融面临哪些主要障碍?如何解决这些障碍?
本报告的主要发现如下:
中国的绿色金融改革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取得了重大进展。高层政策支持、央行领
导、绿色分类法、大量激励措施等,都是促成这一成功的关键因素。新兴的绿色信贷
和绿色债券已经成为成功典范,在过去五年中为绿色项目调动了数万亿元资金。
在2017年到2018年间,中国绿色金融的年均总量为2.1万亿元(3,200亿美元)
。需要在此基础上扩大四倍,才能满足预计的绿色投资需求。在未来十年,每年需要
多达1.4万亿美元的投资,才能达到中国2015年制定的气候目标和环境保护标准。3
考虑到中国的排放目标基于碳排放强度,而不是绝对值,实际投资需求可能更高。
公共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来源至少占绿色金融总额的51%,其中近95%来自
央企、政策性银行和其他主要国有银行(图3)。绿色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PPP)提供了五分之一的气候金融,但其中大部分仍来自于政府预算的补贴,几乎
没有激励措施来鼓励私有主体参与。私营部门对气候金融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太阳能行
业。
气候金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当前绿色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渗透率约为4%。随着中
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主体对绿色金融工具越来越熟悉,市场占有率将会增
长。中国一直在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发展新的优惠资本,探索创新结构兴趣
渐长。移动支付和网上银行为零售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通过基金和
合资企业的方式,国外私有资本与国内主体的合作机会也日益增多。
中国扩大私有气候金融规模仍面临主要障碍。尽管自上而下实施绿色金融改革调动了

大量绿色资本,但资金获取者仍集中在公共主体上。虽然私有资本对于实现投资目标
必不可少,但却无法从不断增长的可用绿色资本中受益。目前私有主体应如何获得资
金仍不明确。对气候影响感兴趣的私有公司和投资者,面临高额的“搜索成本”,进
入正式投融资的渠道有限。
中国对外投资的绿色化进程中有重大机遇。在2013年到2019年间,中国的对外投
资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7,390亿美元(占37%)投向了“一带一路”倡议伙伴国
家。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相关投资约为2,920亿美元,其中一
半用于化石燃料。多项倡议正在考虑将绿色标准纳入到“一带一路”投资中来。此类
举措值得期待,但绿色要求必须目标远大、表述明确、并且要在项目筛选和投资决策
中得到采用。

展开>> 收起<<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相关报告

更多

浏览量

(355)

下载

(20)

收藏

分享

下载

*

投诉主题:

  • 下载 下架函

*

描述:

*

图片:

上传图片

上传图片

最多上传2张图片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积分充值

选择充值金额:

30积分

6.00元

90积分

18.00元

150+8积分

30.00元

340+20积分

68.00元

640+50积分

128.00元

990+70积分

198.00元

1640+140积分

328.00元

微信支付

余额支付

积分充值

填写信息

姓名*

邮箱*

姓名*

邮箱*

注:填写完信息后,该报告便可下载

选择下载内容

全选

取消全选

已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