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报告厅H5

关注报告厅公众号

126

债券研究报告:安得广厦千万间,住房政策的比较研究与沉思-20211129-东北证券-30页

# 债券 # 住房政策 大小:1.24M | 页数:30 | 上架时间:2021-12-01 | 语言:中文

类型: 策略

上传者: ZF报告分享

撰写机构: 东北证券

出版日期: 2021-11-29

摘要:

报告摘要:(1)住房政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房地产发展的历史路径; (2)主导住房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3)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潜在影响。

代表性经济体的住房市场多经历了“住宅短缺—供需动态平衡”的历史发展路径或循环,调控思路多有从“抑制需求”到“保障供应”的转型。

从香港和新加坡住宅市场的制度沿革看,伴随经济和人口的双增长,房地产市场的规模经济性和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外部性逐渐显现。

市场失灵的缺陷使得微观机制难以实现住宅供求的自发均衡,完善的顶层设计和自上而下推动的改革是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妥善之策。代表性经济体彼时均尝试过需求侧管理,采取诸如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需求抑制手段,成效差强人意。在将土地和城市规划上升到政府战略层面后,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供给扩张政策,房地产市场方才实现了供需动态平衡。

政策弹性决定市场空间。根据形势确定任务,任务的完成需要跟随形势的发展而动态调整,这是各经济体房地产调控所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尽管从经济基本面看,人口、购买力和土地决定了供需缺口的大小,金融条件(特别是信贷周期)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天花板和地板,但政策导向才真正决定了房地产行业的长期趋势。历史上看,各经济体住宅供需缺口的打开或收缩,均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政策弹性对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尤为关键。此外,从部分发展中国家土地确权行动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产权界定对经济增长的正负性影响不一而足,不存在绝对的定论。

历次地产调控都是财富再分配的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综合效应是政策出台时必须慎重考虑的因素。房地产调控是一项多重目标约束下的政策选择,考虑到住宅作为抵押品的增信功能、作为商品的居住功能和作为资产的财富承载功能,任何旨在改变住宅相对价格的举措,都必然涉及再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改进或损失。在进行决策时,既需立足长远蓝图,也需顺应当下时景。

展开>> 收起<<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相关报告

更多

浏览量

(84)

下载

(2)

收藏

分享

下载

*

投诉主题:

  • 下载 下架函

*

描述:

*

图片:

上传图片

上传图片

最多上传2张图片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积分充值

选择充值金额:

30积分

6.00元

90积分

18.00元

150+8积分

30.00元

340+20积分

68.00元

640+50积分

128.00元

990+70积分

198.00元

1640+140积分

328.00元

微信支付

余额支付

积分充值

填写信息

姓名*

邮箱*

姓名*

邮箱*

注:填写完信息后,该报告便可下载

选择下载内容

全选

取消全选

已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