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报告厅H5

关注报告厅公众号

160

出口超预期:需求驱动还是供给替代?-20201228-方正证券-22页

# 出口 # 需求驱动 # 供给替代 大小:0.68M | 页数:22 | 上架时间:2020-12-30 | 语言:中文

类型: 专题

上传者: ZF报告分享

撰写机构: 方正证券

出版日期: 2020-12-28

摘要:

今年年中以来中国持续超预期的出口无疑成为疫情后中国经济的一大关键变量。如何理解出口数据,不仅关系对未来中国出口判断,更关系对明年中国经济的预期。

不同于市场上的“供给替代”逻辑,我们拆分今年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从需求线索揭示疫情后出口超预期表现背后的深层次逻辑。供给替代和需求驱动解释出口的侧重点截然不同,两者指向明年出口的主线甚至方向都存在非常大差异。判断2021年中国出口,有必要理清今年出口驱动力落在需求端还是供给端,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 供给替代解释今年中国出口存在两点不足

有市场观点认为中国出口超预期表现源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生产替代,即所谓的供给替代。我们并不否认存在供给替代逻辑,我们相信供给替代能够在微观层面找到证据,然而我们强调的是宏观层面供给替代不是解释今年总量出口表现的主要因素。今年中国出口的主逻辑仍然是需求扩张。

(一)不足之一,“替代”更多指向纯粹的数据现象。今年有些产品(不妨记为产品A)的全球需求受到疫情冲击,这些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均受抑制;然而不排除另外一些产品(不妨记为产品B)反而受益于今年疫情而表达出超常规需求扩张,这部分产品恰好是中国今年出口的主力,则必然在数据表现为中国出口相对全球贸易总额占比提升(B/(A+B)提升)。我们将此解读为纯粹产品B 扩张以及产品A 萎缩带来的数据变动,而非经济意义上中国出口产品B 对其他国家产品A 进行替代。

(二)不足之二,供给替代不足以解释经济现实。现实中产品很多是“异质”的。产品异质性不仅体现在有些产品天然就不能相互替代,即便两种产品看似同类,其背后的产业链也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快速替代。产品替代的背后是产业链的转移。所以相似产品之间的替代也比想象中要难。

(三)如何判断“供给替代”还是“需求扩张”?关键判断是中国今年出口的主要贡献分项,其对应的全球总需求表现如何。如果中国出口主要贡献产品,今年对应全球总需求扩张,则需求驱动是主要逻辑。反之,今年对应全球总需求较往年平稳甚至萎缩,则意味着今年该项产品之所以中国出口独秀,本质上是中国出口对其他国家产品进行了供给替代。


展开>> 收起<<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相关报告

更多

浏览量

(139)

下载

(1)

收藏

分享

下载

*

投诉主题:

  • 下载 下架函

*

描述:

*

图片:

上传图片

上传图片

最多上传2张图片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积分充值

选择充值金额:

30积分

6.00元

90积分

18.00元

150+8积分

30.00元

340+20积分

68.00元

640+50积分

128.00元

990+70积分

198.00元

1640+140积分

328.00元

微信支付

余额支付

积分充值

填写信息

姓名*

邮箱*

姓名*

邮箱*

注:填写完信息后,该报告便可下载

选择下载内容

全选

取消全选

已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