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报告厅H5

关注报告厅公众号

66

宏观专题研究:从库存看中国地产是否过剩-20230329-民生证券-18页

# 中国地产 # 库存 大小:0.91M | 页数:18 | 上架时间:2023-03-31 | 语言:中文

类型: 宏观

上传者: 智释雯

撰写机构: 民生证券

出版日期: 2023-03-31

摘要:

常用观察地产库存的指标,待售面积,显示 2022 年商品房库存攀至 2018 年以来新高。

待售面积攀至新高,让市场陷入怀疑,2022 年地产高库存是否压制 2023 年地产销售和房价修复?更进一步,中国楼市是否又一次进入高库存的过剩时代?

解密本轮地产周期面临的真实库存,客观评估 2022 年地产库存并解剖真正成因,进而观测 2023 年地产库存走势。寻觅中国楼市库存真相,这是本文研究的初衷所在。

➢ 评估本轮地产真实库存,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库存指标。

既有反映地产库存的指标常见有两个,一个是待售面积,另一个是可售面积。

待售面积只统计现房库存,而中国地产销售中期房和现房比重超过 8:1,显然待售面积无法有效反映中国地产的真实库存。可售面积主要统计期房库存和现房库存,最能准确反映地产库存的指标。遗憾的是,目前缺乏全国层面的可售面积数据。

反映中国地产库存,尤其是期房库存,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新指标,结构上类似于可售库存。基于中国地产运行现实,并充分考虑中国期房销售制度,我们构建新的库存指标。

构建新库存指标的核心逻辑如下:在建面积扣减已售出期房,得到期房库存;加入现房库存,便得到一个同时涵盖期房和现房库存的加总库存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研究尝试构建可售面积的替代指标,从而评估中国地产真实库存。我们对比不同方法之下的库存测算,与本文测算结果差异不大。

➢ 再来客观评估 2022 年高企的地产库存,关键原因在于当年销售过于疲软。

新指标测算显示, 2022 年库存几乎持平于 2021 年,为历史偏高分位。看到一个高分位库存指标,直觉反应是供给过剩。事实上任何一个库存指标,都是当期供需博弈的结果。高库存有可能是供给过大,也有可能是需求过度萎缩。

2022 年地产供需双弱。尤其是需求,地产销售面积同比约-24%,几乎可以说将至历史冰点。一旦控制住需求降温过快因素,我们发现 2022 年地产真实库存并不高。哪怕假定 2022 年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在-20%,-20%这也是上一轮地产高库存时期销售面积增速 (2014 年),2022 年地产库存也比直接的表观读数低。

可见 2022 年地产库存高企,更多起因需求过快萎缩,而非供给过剩。

➢ 敏感性测试指向 2023 年地产库存并不高,库存压力大概率小于 2022 年。

我们从静态库存和动态库销比两个维度评估 2023 年地产真实库存。评估测算过程中需要设置三组关键参数,2023 年施工面积、竣工面积以及销售面积。

经过多维度敏感性测试,我们评估 2023 年真实地产库存,得到如下四点结论。

第一,2023 年地产库存(静态库存和动态库销比)压力大概率低于 2022 年。

第二,只要 2023 年地产销售面积超过 12 亿平,调整其他参数之后结果偏一致,即 2023年地产库存低于 2022 年。

第三,2023 年施工和竣工现实情况更为复杂,2023 年库存或低于我们测算。

第四,2023 年库存对销售敏感度最强,销售强则库存低,反之反是。

这里隐含一个推论,地产-库存-房价预期,三个环节存在互为强化的循环机制。这也意味着,一旦地产销售起势,后续销售修复、房价上行节奏或将加快。

今年地产形势决定大类资产定价方向,影响股票市场风格。二季度密切跟踪地产走势。

风险提示:地产销售超预期,房企融资限制超预期松绑

展开>> 收起<<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智释雯

相关报告

更多

浏览量

(45)

下载

(1)

收藏

分享

下载

*

投诉主题:

  • 下载 下架函

*

描述:

*

图片:

上传图片

上传图片

最多上传2张图片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积分充值

选择充值金额:

30积分

6.00元

90积分

18.00元

150+8积分

30.00元

340+20积分

68.00元

640+50积分

128.00元

990+70积分

198.00元

1640+140积分

328.00元

微信支付

余额支付

积分充值

填写信息

姓名*

邮箱*

姓名*

邮箱*

注:填写完信息后,该报告便可下载

选择下载内容

全选

取消全选

已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