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报告厅H5

关注报告厅公众号

807

基础化工行业化工碳中和系列报告二:化工行业碳排放压力有多大?-20210320-东方证券-22页

# 化工 # 碳中和 # 碳排放 大小:0.84M | 页数:22 | 上架时间:2021-03-23 | 语言:中文

类型: 行研

上传者: YLY.sjz

撰写机构: 东方证券

出版日期: 2021-03-20

摘要:

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有限但强度突出:目前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达到100 亿吨,其中化工行业排放量不到5 亿吨,远小于电力、钢铁、水泥等排放大头,从总量看化工并非首当其冲。但从强度看,化工单位收入排放量高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且不同区域由于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及发展水平的不同,面临差异化的压力,在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于区域和行业维度层层分解的过程中,化工行业在部分地区可能会面临来自碳排放的发展桎梏。

工业过程排放是重要的碳排放来源:从产生的机理可将碳排放大致分为两类,能源相关排放和工业过程排放。前者主要就是化石能源直接燃烧造成的碳排放;后者与能源消耗无关,而是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排放,比如水泥玻璃生产过程中石灰石分解散逸、合成气变换制氢等。随着未来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推进,能源相关排放会大大缩减,过程排放或将成为决定产品碳排放压力的核心因素。目前水泥的过程排放占我国总过程排放的75%左右,是过程排放的主要来源。但能化行业的单位过程排放不可小觑,碳一、碳二主要产品的过程排放可达全流程排放的50%以上,其核心就来自于碳氢的转换过程,即CO 与水反应制氢,而含氢量最低的煤炭劣势最明显。其中煤质烯烃的单吨过程排放量可达到6 吨CO2,若以目前欧盟40欧元/吨的CO2 价格将排放成本内部化,将占产品价格的近20%。煤化工因为原料本身的“缺陷”,自带高排放的“原罪”,这也能解释为何市场前期将煤化工列为供给侧改革的对象。但我们认为,碳中和下产业升级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绝不是一棒子打死,提前布局提效和减排的龙头企业具有充足的生存空间以及发展主动权。

展开>> 收起<<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YLY.sjz

相关报告

更多

浏览量

(427)

下载

(19)

收藏

分享

下载

*

投诉主题:

  • 下载 下架函

*

描述:

*

图片:

上传图片

上传图片

最多上传2张图片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积分充值

选择充值金额:

30积分

6.00元

90积分

18.00元

150+8积分

30.00元

340+20积分

68.00元

640+50积分

128.00元

990+70积分

198.00元

1640+140积分

328.00元

微信支付

余额支付

积分充值

填写信息

姓名*

邮箱*

姓名*

邮箱*

注:填写完信息后,该报告便可下载

选择下载内容

全选

取消全选

已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