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微信扫描二维码

进入报告厅H5

关注报告厅公众号

925

远东研究-通往“碳达峰、碳中和”的路上,我国产业体系何去何从?-2021.4

# 碳达峰 # 碳中和 # 产业体系 大小:0.93M | 页数:13 | 上架时间:2021-04-09 | 语言:中文

类型: 专题

上传者: ZF报告分享

撰写机构: 远东研究

出版日期: 2021-04-07

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布局。

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产业体系庞大。2020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100.3 亿吨,所面临的减排压力巨大。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我国产业体系势必会受到多角度、多层次的影响。

从实现路线来看,“能源替代”和“节能降耗”两大核心举措将分别在能源系统、交通体系、工业生产和建筑体系四大领域发力,助力2030年我国“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并为之后的”碳中和”目标铺路。最终,在“森林碳汇”和“碳捕获”新兴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将实现2060 年“碳中和”的伟大目标。

在能源系统方面,电力行业碳排放配额交易方案已经率先落地实施,未来火电机组将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电力行业的火电投资将会放缓。

2020 年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发电方式发电量占比为9.4%,仍有很大发展潜力,未来电力企业将加速布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在交通体系方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空间,添加了新动力。未来各大车企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将继续加强。

在工业生产方面,高能耗行业企业将面临针对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工艺以及生产流程等多方面的低碳、增效要求。未来逐步落地的各行业碳排放权配额也将为高能耗行业企业带来额外的运营成本,驱动企业向清洁、低碳的生产模式发展。

在建筑体系方面,我国建筑体系二氧化碳排放占据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比重50%以上,是“碳减排”的重点关注领域。需要从全建筑过程出发,以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两个方面为着力点,双管齐下降低建筑体系碳排放。未来,“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设计的大势所趋,建筑企业将在节能设计、低碳材料以及合规等方面面对更高的要求。

最后,要想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还是要结合CCUS 等“碳捕获”新兴技术。但是我国CCUS 目前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目前现有捕集项目总规模仅为170 万吨/年,而且成本居高不下。未来科研院所和企业必将加大针对此领域研发力度,助力CCUS 走向大规模商用。

展开>> 收起<<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相关报告

更多

浏览量

(335)

下载

(29)

收藏

分享

下载

*

投诉主题:

  • 下载 下架函

*

描述:

*

图片:

上传图片

上传图片

最多上传2张图片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提示

取消 确定

积分充值

选择充值金额:

30积分

6.00元

90积分

18.00元

150+8积分

30.00元

340+20积分

68.00元

640+50积分

128.00元

990+70积分

198.00元

1640+140积分

328.00元

微信支付

余额支付

积分充值

填写信息

姓名*

邮箱*

姓名*

邮箱*

注:填写完信息后,该报告便可下载

选择下载内容

全选

取消全选

已选 1